《漢學研究通訊》第40卷第1期出刊(2021.3)
《漢學研究通訊》第40卷第1期
【研究綜述】
百餘年來文昌信仰的研究回顧與反思(1901-2020)
李朝凱(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珠海特聘副研究員)
前言
本文根據學界對於文昌帝君信仰的研究課題進行研究綜述與反思。文昌帝君又被稱為梓潼神、梓潼帝君、文帝或文昌星,宋代以來逐漸被認為是掌管祿籍、司理科舉之神,因而受到地方士人與民眾普遍的信仰。直至今日,仍然在世界各地的華人社會裡受到廣泛的崇祀,重要性不言而喻。然而,文昌帝君相對於媽祖、城隍和關聖帝君等祀典神祇而言,顯然學術研究現況較不活絡,也缺乏系統性的梳理。
中國大陸學者寧俊偉在 2010 年曾發表〈近三十年来文昌文化研究综述〉一文,但探討範圍以中國大陸的學術論著為重心,內容受限於期刊規範較為簡要,論述範圍因而未能涵蓋臺灣、日本與歐美等地的研究。1 本文嘗試以長時段的宏觀視野歸納文昌信仰的研究概況,整體性探索其中的重要議題,並提出若干反思。
本文主軸將依據學界對於文昌信仰的核心課題進行類型化分析,首先探究文昌信仰最早也最密集的研究焦點:文昌帝君的譜系、神格及屬性之課題。其次,闡釋文昌信仰中的洞經音樂等儀式活動的研究特點。第三,論述學者對於文昌信仰中有關經典善書與扶箕、建築與風水等信仰活動的成果。第四,指出文昌信仰的區域研究熱點及其原因。最後,反思文昌信仰研究猶待投入的視角與議題。
【回饋與交流】
對於吳智雄教授於本刊第39卷第4期論述之回應
林啟屏(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、科技部文學一學門召集人)
【研究機構】
共建學術大同:荷蘭國際亞洲研究所
陳英傑(荷蘭萊頓大學國際亞洲研究所研究員)
荷蘭萊頓(Leiden)的國際亞洲研究所(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, 以下簡稱 IIAS)成立於1993年,最初由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(Royal Netherlands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, KNAW)、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(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)、阿姆斯特丹大學(University of Amsterdam)和萊頓大學(Leiden University)共同創建,雖設於萊頓大學,卻不隸屬任何學府或機關,因此能獨立制定決策和發展方向。其經費主要源自荷蘭教育文化與科學部(Ministry of Education, Culture, and Science)和國内外的私人基金會,例如Andrew W. Mellon Foundation。IIAS取名時採用“for”而非“of”,以突顯其服務亞洲研究的宗旨與使命。
在成大看見性別──「成功大學性別與婦女研究中心」簡介
蔡幸娟(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兼性別與婦女研究中心主任)
【新書評介】
新書評介:Ian M. Miller, Fir and Empire: The Transformation of Forests in Early Modern China
Ian M. Miller
Seattle: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, 2020
296 Pages. ISBN 9780295747330
侯的(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珠海大學生)
新書評介:Xiaoyuan Liu, To the End of Revolution: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ibet, 1949-1959
Xiaoyuan Liu
New York: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, 2020
401 Pages. ISBN 9780231195270
黨麗萍(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珠海大學生)
新書評介:渡邊信一郎,中華の成立 唐代まで
渡邊信一郎
東京:岩波書店,2019
266 頁。ISBN9784004318040
平松明日香(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珠海副研究員)
【會議報導】
國內外學術會議
【學界消息】
漢學研究中心
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
臺灣各大學漢學課程彙目——2020學年度第2學期
研究機構及學校動態
相關信息擷取自漢學研究中心,並提供免費全文下載:https://ccs.ncl.edu.tw/current_newsletter.aspx
點擊閲讀原文下載